四川人爱吃,更会吃
爱的是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吃的是茶米油盐,家长里短
为了让大家更会吃
凤凰网四川推出系列栏目——
月半谈
在四川—胖是什么?
是风味四川孕育出的吃货福气
是烟火四川娇惯出的心宽体腴
是安逸四川滋养出的兼收并蓄
如果身材和美食不能兼得
那就让人生过得快活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月半谈》第六期:折耳根有些食物总能在不经意间把吃货分裂成两个帮派一直处在风口浪尖的——折耳根就是如此爱的人觉得这就是人间美味恨的人觉得它的存在反人类四川人的重口叛逆
《中国植物志》对鱼腥草的描述
开篇就是“腥臭草本”
因此很多人形容折耳根是
“鱼腥味加肥皂味”
吃一口就直击灵魂
但云贵川地区大部分人
对它却爱得深沉
北方人弃之若敝
云贵川趋之若鹜
当然还有人对它充满了好奇
↓↓↓
疫情期间,四川什邡捐了3吨折耳根给湖北,本以为这个冬天最好的宝贝。能成为他们桌上的佳肴,没想到——湖北人民根本不知道怎么吃!!
难道折耳根的传说
真的只流传在西南地区?
其实食用折耳根的习惯
自古就有
宋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鱼腥草,正式中文名是蕺(jí)菜,主要集中在云贵川地区。
但更多是作为食材,被南方地区广泛食用,四川盆地周边称之为“猪鼻孔”或“猪鼻拱”。
在大多数四川人民的眼里
折耳根就像是有种无形的诱惑
最佳CP
是评价美食是否“地道”的
重要标准之一
一把辣椒、一勺蒜泥和香菜
再加上酱油、香油和陈醋
给四川人一碗凉拌鱼腥草
他便可以独自吃下三碗米饭
就算常年霸占最黑暗的食物榜首
被北方朋友评为反人类的“原子弹”
四川人民的态度依然是
吃折耳根
是对四川血统的基本尊重
世界之大,最懂它的人在四川
四川人对折耳根的爱
是贯穿整个四季的
从春季的颠颠,到冬季的杆杆
再吃到下一个春季的颠颠...
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四川人爱吃折耳根的原因有很多
有人说是因为折耳根极富含纤维素,可以帮助肠胃蠕动消化;有人说折耳根作为配菜可以清凉下火。
还有人说,比起叶片蔬菜来说,折耳根更能适应干旱贫瘠的土壤,是灾荒时的救命草。
无论是哪一原因,最后都促成了现在四川人和折耳根的一段“缘分”
吃折耳根是四川人之间的隐秘默契川渝人最擅麻辣口味辣椒火热、酱油醋清爽正适合与折耳根的清凉微苦融合衍生出无数美味既可单独成菜
洗净后沥干水
葱姜蒜酱油醋糖
最后再淋上一大勺油辣子
唇齿皆是爽脆清香
折耳根独有的香气立刻释放出来
也是各种小吃绝佳的配菜
五五开,叶梗全部一起来
作为调味点睛之笔拌在菜里
脆韧口感突出,鱼腥味减弱
不争不抢地和其他食材融合在一起
成为必不可少的一味佐料
火锅里烫折耳根
更是高阶玩家的吃法
只有你想不到
没有四川人做不出来!
折耳根,不止于食
其实折耳根的味道并不仅是鱼腥味
还包含着属于草木根须的一丝涩味
细嚼之下还会有一缕回甜
口感是既脆且韧
这一缕涩味里
隐藏着折耳根的真正实力
鱼腥草的味道虽然让人诟病,但它作为一味中草药材,功效却不容小觑。
折耳根是天然而又安全的抗生素,能够清热、消炎、抗病毒,最难得的是它的药性可以通达人体的上中下三焦。
但由于折耳根含有少量马兜铃内酰胺,这种物质会导致不可逆的肾脏损害。所以小编提醒:折耳根虽然好,但也不要多吃噢~
除了隐藏起了药性
折耳根还隐藏起了记忆
看似不起眼的折耳根
从早餐到宵夜
贯穿了四川小吃和主食的灵魂
在翻滚的油锅里,在燃烧的碳炉里
在家庭的餐桌上,也在夜市摊里
承载了一个四川人
每个场景的食物记忆
味觉是人类的第一记忆
人们常常用一种食物代表家乡味道
用一种味道来定义一座城市
“野”味折耳根对于四川人
也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正因为它的味道不被别人接受
折耳根便成了离家之后
再难获得的味觉记忆
也是记忆里最深的家乡记忆
你喜欢吃折耳根吗?
↓↓↓
来源:凤凰网四川(图片来源网络侵删)作者:胡琴编辑:胡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