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辐射带动功能强的超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都市圈内每个城市的职能各具特色并实现较高的一体化水平。日本东京都市圈(下图)由“一都三县”组成,面积、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均居世界第一位。据此完成1—3题。
1.以“东京都心”为中心,半径50km以内城市(区)的主要职能为
A.交通运输B.商业金融C.文化教育D.工业制造
2.东京都市圈范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中心城市的规模B.周围城市的数量
C.交通设施的完善D.区域的人口密度
3.随着东京都市圈的不断发展,“东京都心”
A.人口老龄化突出B.与周边城市的经济差距加大
C.热岛效应减弱D.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减弱
毫秕稻米原产云南省德宏州芒市遮放镇,从明朝开始就被指定为皇家贡米。毫秕需要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生长期长达6个月,但亩均产量仅千克。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高产矮杆水稻大面积推广,毫秕种植越来越少直至绝种。年遮放镇从国家作物种质库找回种子,恢复了毫秕的种植。据此完成4—5题。
4.20世纪六七十年代,遮放镇放弃种植毫秕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进程加快B.粮食需求增加
C.种植技术失传D.饮食结构改变
5.年遮放镇恢复毫秕种植主要得益于
A.生态坏境改善B.气候生长期变长
C.国家作物种质库建设D.种植技术创新
敦煌气象站位于敦煌绿洲西侧约7km处,所处地为平坦的沙石戈壁滩,以东风为主。下图表示某年8月22—23日(两个典型晴天)敦煌戈壁气象站测得的不同深度(10cm、20cm、40cm、80cm)土壤湿度的日变化。读图,完成6—8题。
6.图中表示10cm深处土壤的是
A.①B.②C.③D.④
7.④代表的土壤湿度最大值出现在
A.日出前后B.午夜时分C.正午前后D.日落前后
8.与③④相比,①②处土壤湿度大且日变化小的主要原因是
A.埋藏深B.土壤保水性好
C.有河流流经D.受东侧绿洲影响大
三峡水库调蓄着洞庭湖的入湖流量,其蓄水前后对洞庭湖出湖流量和泥沙变化具有明显影响。下图示意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洞庭湖区9—11月多年平均月湖容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与夏季相比,9—11月对洞庭湖入江口干流下游附近补给增长率最明显的是
A.雨水补给B.湖水补给C.融水补给D.地下水补给
10.9月初—10月初,三峡水库蓄水后洞庭湖的湖容净变化量大于蓄水前,其主要原因是
A.水库蓄水增多B.水库补枯增多
C.长江水位上升D.长江流速增加
11.与三峡水库蓄水前相比,洞庭湖9月份人江口处
A.河床不变B.侵蚀减弱C.流速减慢D.搬运增强
读东亚局部某日14时压分布图,回答12—13题。
12.华北平原此时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风和日丽B.狂风暴雨C.阴雨连绵D.大雪纷飞
13.下列城市中,此时风向偏南的是
A.乌鲁木齐B.贵阳C.上海D.福州
拉戈梅拉岛(西班牙)是加那利群岛中的第二小岛。岛屿西北部海岸线矗立着众多形似管风琴的岩石柱状节理带,岛屿中心的加拉霍艾国家公园物种丰富,常年云雾缭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下图示意拉戈梅拉岛地理位置和柱状节理带,据此完成14—16题。
14.柱状节理带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是
A.大理岩B.玄武岩C.石灰岩D.砂岩
15.加拉霍艾国家公园常年云雾缭绕,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寒暖流交汇处,水汽易凝结
B.山峰垂直高差大,地面降温剧烈
C.受东北信风影响,水汽充足
D.临近亚速尔高压,冷锋活动频繁
16.该岛河流水量最丰富的季节
A.适合南极科考
B.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
C.北京昼长夜短
D.美国加州进入山火多发期
潮州嵌瓷,俗称“贴饶”或“扣饶”,是广东省东北部沿海的潮汕地区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嵌瓷运用各种彩色瓷片剪裁镶嵌表现形象,主要用在宗祠建筑上,大致流程分为塑胚、剪瓷、镶嵌、调整等步骤,工序复杂特殊,全靠手工制作。年,嵌瓷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许多传统工艺一样,嵌瓷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困境。据此完成17—19题。
17.与我国内陆地区宗祠建筑主要采用彩漆木雕相比,潮汕地区屋顶及墙体上更多采用嵌瓷做装饰的主要原因是
A.嵌瓷技艺更为精湛B.嵌瓷造型更为美观
C.碎瓷片利用成本低D.抵御台风能力更强
18.嵌瓷装饰传承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是
①工艺人才流失②审美观念变化
③生产周期偏长④生产成本提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9.下列地区中,嵌瓷建筑遗存较多的是
A.欧洲西部B.中亚C.中东D.东南亚
读某山脉土壤在南北坡垂直分布示意图,完成20—22题。
20.该山脉为
A.喜马拉雅山脉B.大兴安岭C.天山山脉D.阴山山脉
21.造成该山脉南北坡米以下土壤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B.热量C.光照D.坡度
22.下列带谱中土壤水分主要来源于降水的是
A.亚高山寒温带草原草原土带
B.山地温带草原黑钙土带
C.山地寒温带针叶林灰褐色森林土带
D.高山寒冷草甸草甸土带
非选择题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广东连平县肖屋村有一种古老捕鱼设施--鱼梁,其用木桩、竹子和藤等制成置于河中,依靠湍急的水流,将鱼冲到竹编斜坡上拦截(图9示意鱼梁景观和鱼梁结构),这是古人考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创造。连平县已将鱼梁捕鱼技艺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10示意肖屋村地理位置。
(1)鱼梁设计精妙,请解释当地人如何利用鱼梁捕获下游河段的鱼。(6分)
(2)分析鱼梁设施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6分)
(3)相比钢筋水泥,现在当地建造新鱼梁仍多采用传统材料,说明原因。(6分)
(4)有观点认为未来鱼梁的捕鱼功能会逐渐荒废,请推测其理由。(4分)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所罗门群岛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全境有大小岛屿多个,陆地总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约60万,大多数靠捕鱼和种植为生。群岛上雨林茂密,滥伐森林的现象严重,沿海珊瑚礁遭到极大破坏。原木出口是所罗门群岛的经济支柱,但其原木外运运输效率较低,首都霍尼亚拉是主要原木外运港口。近年,所罗门群岛已成为我国木材进口主要来源国之一。年10月,我国与所罗门群岛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双方欲在贸易和投资、农林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展开合作。下图示意所罗门群岛区位。
(1)简述滥伐森林对沿海的破坏作用。(4分)
(2)分析所罗门群岛成为我国木材进口主要来源国的原因。(8分)
(3)说明所罗门群岛原木外运运输效率低下的原因。(6分)
(4)为促进所罗门群岛热带雨林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推测所罗门群岛可与我国在林业领域合作开发的主要项目。(6分)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5、26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5.(10分)
年10月,“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北京中轴线形成于元代,是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下图)。据了解中轴线上重点文物单位内居民的搬迁、重要遗产点的修缮和开放,以及道路景观塑造、历史水系恢复、历史街区风貌提升等工程正在实施。
说出北京中轴线作为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及围绕北京中轴线的“申遗”工程对当地旅游业的意义。
26.(10分)
中亚哈萨克斯坦东部的一些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科学家为研究重金属元素在“水—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在某铅锌冶炼厂附近土壤剖面采样分析(数据如下表)科学家还发现研究区的多种植物,尤其是白杨对重金属有高度的富集作用。
分析该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特点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参考答案
23.(22分)
(1)鱼梁前方两侧留有大孔(2分),当下游的鱼逆流而上时,遇到阻挡,即会沿鱼梁两侧两个大孔游入(2分),遇前方急流,随即被冲到竹编斜坡上,水往下漏,鱼拦截在竹编斜坡上(2分)。
(2)阻碍鱼类洄游,捕捞过度,破坏生物多样性(2分);造成上游河道泥沙淤积,减弱河道行洪能力(2分);雨季拦截漂浮杂物,堵塞河道,加重洪水危害(2分)。
(3)传统材料较环保,利于保护当地环境;鱼梁收益低,传统材料投资小或成本低(钢筋水泥投资大或成本高);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鼓励使用传统材料;传统材料制成的鱼梁更能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利用传统材料,工艺简洁,施工难度小;便于就地获取材料。(答出3点,给6分。)
(4)渔业资源逐渐减少,渔获量少,经济效益低下;传统捕鱼方式逐渐被现代捕鱼方式取代;当地调整产业方向,依靠鱼梁发展旅游业;鱼梁的捕鱼技艺传承困难。(任答2点,给4分)
24.(24分)
(1)滥伐森林加剧水土流失,导致河流下游泥沙淤积,淤泥吞噬近海珊瑚礁;泥沙使海水含沙量增加,透明度下降,水中光照削弱,珊瑚礁易退化、死亡。(4分)
(2)所罗门群岛水热充足,森林更新速度快;热带雨林广布,木材资源丰富、优质;经济落后,国内需求少,木材出口比例高、规模大;经济发展水平低,原木价格低;与我国距离相对较近,运输成本较低。(注:每点2分,答对其中四点,则可得满分,但总分不能超过8分)
(3)岛屿数量众多且分布分散,港口数量少,原木集散所需时间长;岛屿地形崎岖,河流短小急促,岛内水运不便;岛内公路等交通设施落后,运输效率低;港口缺乏现代化装运设备,效率低下。?(注:每点2分,答对其中三点,则可得满分,但总分不能超过6分)(4)人工用材林、速生林的营造;天然热带雨林的保护与更新;木材出口港口配套设施建设;木材深加工;森林生态旅游业。(注:每点2分,答对其中三点,则可得满分,但总分不能超过6分)
25.(10分)
独特性: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2分)汇集了北京城市建筑的精髓,见证了古都的历史变迁。(2分)
意义:增加和丰富了北京市旅游资源的数量和种类;拓展了北京市的旅游空间;扩大了北京市旅游的客源市场,增加旅游业的收入;促进北京市旅游资源的保护。(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得全分)
26.(10分)
原因:重金属集中分布在0—26厘米的表层土壤,26厘米以下重金属含量少,随土壤深度变化不大;当地降水稀少,重金属难以随水下渗。?(4分)
措施:铲除表土,集中处理,使之无害化;将表土翻到地下深处,将深处土壤翻到表层;种植重金属富集作用明显的植物,降低土壤内重金属含量。(6分)
本页试卷链接: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uxingcaoa.com/yxcpz/9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