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扬州日报
“万福西路和袁庄路交叉口,经常看到有人跨过中间隔离带横穿马路,非常危险。对面有公交站台,还有即将开业的SM广场,预计今后交通需求更大,建议架设一座天桥。”
今年以来,东区江扬大桥西侧佳源桂府、宝龙观邸、运河水榭等小区居民,多次发出这样的呼吁。那么,眼下市区天桥到底使用得怎么样?市民有没有遵守交通规划?记者连续2天对过街天桥使用情况进行了探访。
多位居民呼吁
加建天桥
去年以来,东区江扬大桥西侧佳源桂府、宝龙观邸、运河水榭等小区居民,通过多种渠道,呼吁在佳源桂府东门外、宝龙观邸南门外的袁庄路、万福西路交叉口,新建一座跨万福西路天桥。一位居民连续两次反映:这么多人需要天桥,不能被忽视。大家要的是可以骑电动车的那种天桥,类似五台新村那边的。
采访中,许多市民反映,万福西路上的车辆多、车速快,经常看到大人带孩子穿越,太危险。
12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袁庄路、万福西路口,佳源桂府东门出来的电动车要到马路对面或沿万福西路西行,需要绕道江扬大桥东的京杭路路口掉头;行人若要到路北,因为没有开口和天桥,只能从没有实施硬隔离的快车道上穿越过去。记者现场观察发现,违规从快车道横穿马路和路南向西逆行的电动车比较多,的确比较危险。
横穿马路
现象频现
万福西路改造后,市规划局网站曾公示了万福西路规划在玉器街、新民路和太平路路口新建3座过街人行天桥的方案,赢得市民一片叫好声,不少网友难掩内心喜悦,纷纷点赞。
然而,记者13日上午在对万福西路3座天桥探访时发现,除了太平路天桥骑电动车过桥的居民比较多外,玉器街是年7月开通的市区首座天桥,其过桥的电动车和行人都不多。只供行人步行过马路的新民路天桥最“闲”,记者等待半小时,只等到一名年轻男子从桥上通行。新民路天桥旁边就是桑园北村、五台新村,人流量比较大。除了少数年轻人会选择从天桥过马路外,多数老年人选择从地面穿行。天桥附近路中隔离带被掰开了多处通行缺口。一名穿绿色短袖的大妈从路南走上快车道后,靠近中间隔离带向西走了10多米后,找到一处隔离带缺口走到路北。
“天桥难爬呢,从地面直接过去,方便!”这位大妈告诉记者。太平路天桥电动车通行量不少,可走天桥的行人却很稀少,他们多从地面横穿到了对面。同样是一位大妈左手拖着拉杆箱,右手拎只塑料袋,将箱子放上隔离带后,人又艰难地从缺口爬上隔离带,然后走到路北与等在那的老伴会合。
扬子江北路快速化改造后,一条路上的天桥数达到了4座。记者探访发现,扬子江北路上的2座天桥依旧没有多少人通行,荷叶西路与蜀冈西路之间的天桥走的人更少。由于扬子江北路中间用了铁栅栏隔离,高度1.5米左右,所以行人无法穿越,只得从桥上通行。而一些图省事的电动车骑手则逆向骑行,没有从天桥通过。
记者姜传刚
安全不能儿戏
“我认为,扬州天桥建得还是很人性化的,关键是市民要提高安全意识,不能把安全当做儿戏,横穿马路。”市政设施管理处一位负责人介绍,从他对国内一些大城市天桥的通行情况看,自觉从天桥通行的行人比例也不是很高。今后在新建天桥时,除了要考虑地理条件、景观影响等因素外,还要充分考虑天桥建成后的使用率。在答复市民万福西路、袁庄路交叉口天桥建设的建议时,他们就认为该路口为城市主干道,设计方案为右进右出。袁庄路距离运河北路交叉口约米,不具备建设人行天桥的条件,居民可从运河北路交叉口绕行。
对于已建成的天桥,这位负责人还是希望居民能够遵守交通规则,自觉从桥面通行,毕竟安全性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