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鱼腥草 > 鱼腥草分布 > 正文 > 正文

教你识中药鱼腥草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13 20:58:56

鱼腥草

鱼腥草,中药名。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草药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于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

鱼腥草图片

鱼腥草图片

鱼腥草简介

药材名:鱼腥草

拼音:YúXīnɡCǎo

别名:侧耳根、猪鼻孔、臭草、鱼鳞草

来源: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茎呈扁圆柱形,扭曲,长20~35cm,直径0.2~0.3cm;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长3~5cm,宽3~4.5cm;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微涩。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甲基壬酮(methylnonylketone)、鱼腥草素(decanoylacetalbehyde)、桂叶烯、辛酸、癸酸;另含槲皮甙、异槲皮甙、金丝桃甙、芸香甙。

性味:辛,微寒。

归经:归肺经。

贮藏:置干燥处。

禁忌: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

鱼腥草植物图片

鱼腥草的功效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鱼腥草的作用

①抗菌作用有效成分鱼腥草素在体外试验对卡他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则较差。亦有报告,鱼腥草与桔梗的合剂,对肺炎球菌无抗菌作用(试管法,平板法)。鱼腥草能延缓小鼠实验性结核病变的发展,延长小鼠寿命。从鱼腥草中提出-种油状物,对许多微生物生长都有抑制作用,特别对酵母和霉菌。

②抗病毒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观察到鱼腥草(1:1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有抑制作用,也能延缓孤儿病毒的生长。

③利尿作用用鱼腥草灌流蟾蜍肾或蛙蹼,能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及尿液分泌,从而具有利尿作用。其利尿作用可能由有机物所致,钾仅起增强利尿的附加作用;也还可能由于槲皮甙的血管扩张作用。

④其它作用鱼腥草还有镇痛、止血、抑制浆液分泌、促进组织再生等作用。煎剂对小鼠腹腔注射有止咳作用(氨水法),但无祛痰、平喘作用。

鱼腥草中药材图片

鱼腥草的用法

内服:15~25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中国药典》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中国药典》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中药大辞典》

外用:煎水熏洗或捣敷。--《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15-25g,不宜久煎;或鲜品捣汁,用量加倍。--《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中华本草》

鱼腥草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治肺痈吐脓吐血

鱼腥草、天花粉、侧柏叶等分。煎汤服之。(《滇南本草》)

②治肺痈

蕺,捣汁,入年久芥菜卤饮之。(《本草经疏》)

③治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感冒

鱼腥草、厚朴、连翘各三钱。研末,桑枝一两,煎水冲服药末。(《江西草药》)

④治肺病咳嗽盗汗

侧耳根叶二两,猪肚子一个。将侧耳根叶置肚子内炖汤服。每日一剂,连用三剂。(《贵州民间方药集》)

⑤治痢疾

鱼腥草六钱,山查炭二钱。水煎加蜜糖服。(《岭南草药志》)

⑥治热淋、白浊、白带

鱼腥草八钱至一两。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uxingcaoa.com/yxcfb/54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鱼腥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